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注意事项

11釉质时间:2024-07-04

在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需特别注意导管的准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控制以及施工后的维护。

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是桩基工程中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它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导管准备:在导管使用前,必须进行闭水试验和接头抗拉试验,确保导管的水密性和承压能力,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导管应居中稳步沉放,避免接触钢筋笼,以免在提升过程中将钢筋笼提起。

2. 导管底部距桩底距离:导管底部距桩底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控制在0.25~0.4米之间,以确保混凝土能够有效填充桩底空间。

3. 混凝土首次灌注:首次灌注剪球后,导管端应能埋入混凝土中0.88~1.2米,以防止产生高压气囊。剪球后向导管内倾倒混凝土应徐徐进行,避免产生高压。

4. 导管内混凝土充满:在施工过程中,导管内应始终充满混凝土,避免出现空隙。同时,要实时测量混凝土顶面高度和埋管深度,及时提拔或拆除导管,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保持在2~6米之间。

5. 混凝土初凝时间:每根导管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工作,应在首批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如果无法在初凝前完成,应考虑掺入缓凝剂,并需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6.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8~22厘米,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易于浇筑。

7. 混凝土浇筑连续性: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以保证桩的质量。在浇筑完成后,应留比桩顶标高高出0.5~10米的桩头,以避免桩顶出现空洞。

8. 抗冲散混凝土配制:为了控制水泥浆流失,应采用抗冲散混凝土,并可能需要加入硅灰、增粘剂等材料,以提高混凝土中水泥浆的粘度。

9. 导管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可能出现进水、塞管、埋管等问题,需要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理。

总之,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高、操作复杂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