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惰性材料变活性材料

通过分子修饰,仅需5分钟,将生物惰性材料转变为生物活性材料。
近年来,生物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生物惰性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生物惰性材料在体内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有限,限制了其在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一限制,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表面生物活化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分子修饰,仅需5分钟,将生物惰性材料转变为生物活性材料。
该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以三肽——丁二胺-多巴-赖氨酸-多巴(DbaYKY)为端基的促细胞黏附多肽或聚合物。这种修饰方法简单通用,能够对不同生物材料基材进行修饰,赋予材料表面细胞黏附特性。这种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在临床上有很大的需求,如骨修复、血管修复、心肌修复等组织修复。
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研究具有以下优势:
1. 简单快速: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修饰过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 通用性强:适用于多种生物材料基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 生物相容性好:修饰后的生物活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降低了体内排斥反应的风险。
4. 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修饰后的材料能够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和迁移,有利于组织修复和再生。
5. 可控性高:通过调整三肽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实现对生物活性材料性能的调控。
此外,南京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也致力于研究医用材料,挑战更具难度的生物大分子材料。例如,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合成人源胶原蛋白,以更好地满足生产和临床需求。这些研究成果为生物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总之,生物惰性材料向生物活性材料的转变,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活性材料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