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年经济萧条是什么时候

日本十年经济萧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
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萧条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这一经济困境的起端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美国与日本等五个主要经济国家签署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大幅升值。这一政策导致日本国内资产泡沫迅速膨胀,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泡沫。
随着日元升值,日本出口受到打击,经济增长放缓。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央行从1986年开始连续降息,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然而,这一措施并没有阻止经济衰退,反而加剧了通货紧缩和银行呆账问题。资产泡沫最终在1990年破裂,导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
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迷。企业面临严重的债务问题,银行体系也因为大量的不良贷款而陷入困境。这一时期,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经济,包括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改革金融体系、降低税收等。尽管如此,日本经济仍然未能完全恢复。
90年代的日本经济萧条不仅反映了经济层面的挑战,也暴露了日本社会和制度上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僵化、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等都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因素。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开始逐渐恢复,特别是在半导体和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90年代的萧条对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历史上一个难以抹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