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和总趋势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和季节性变化,总体趋势是东南沿海多雨,西北内陆干旱,且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域差异: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普遍超过1000毫米,其中华南沿海地区甚至超过2000毫米。而西北内陆地区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普遍不足200毫米,其中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等地区年降水量甚至不足50毫米。
2. 季节性变化:我国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东南沿海地区进入雨季,降水量显著增加;而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减少,尤其在北方地区,冬季几乎无雨。
3.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这是由于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带来的水汽在东南沿海地区首先凝结降水,随着风向的西北推移,水汽逐渐减少,降水量也随之降低。
4. 山区降水量大:我国山区降水量普遍较大,尤其是一些高山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这是由于山区海拔高,空气上升冷却,形成降水。
总体来看,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东南沿海多雨,西北内陆干旱,且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这一分布特点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