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请卧龙什么意思

三顾茅庐请卧龙是指历史上刘备三次亲自到诸葛亮隐居的草庐中拜访,最终说服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三顾茅庐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源于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刘备。这个故事反映了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与智慧。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备虽然有着雄心壮志,但缺乏足够的智谋和人才。这时,他听说了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人称“卧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贤士。
刘备深知要成就一番大业,非得卧龙这样的英才不可。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然而,诸葛亮并不愿意轻易出山,他隐居隆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第一次,刘备带着关羽、张飞来到隆中,但诸葛亮不在家,他们失望而归。第二次,刘备再次来到隆中,诸葛亮仍然不在,刘备只能留下书信,表达自己的诚意。第三次,刘备再次来到隆中,这次他等待了整整一天,直到诸葛亮回家,才得以见到这位贤士。
在茅庐中,刘备向诸葛亮请教天下大势,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局势,提出了“隆中对”,即建议刘备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最后夺取中原。刘备对诸葛亮的才智和忠诚深感敬佩,于是邀请诸葛亮出山,共同成就大业。
诸葛亮在深思熟虑后,最终答应了刘备的请求,随他出山。在刘备的麾下,诸葛亮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三顾茅庐请卧龙”的故事,也成为了历史上求贤若渴、忠诚合作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领导者应该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同时,也展现了人才的忠诚与智慧,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事业的贡献。在今天的社会中,这个故事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