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物而行有格也的意思和出处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意思是说话有实际内容,行为有规矩法度。这句话强调的是言行一致,既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又要遵守社会规范。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这句话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体现了儒家对于个人品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视。这句话可以拆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1. 言有物:这里的“言”指的是言语,而“物”指的是实际内容或实质。这句话强调的是说话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要空谈或者言不由衷。在古代,儒家认为言语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要言之有物,即说话要有根据、有内容,不空洞无物。
2. 行有格:这里的“行”指的是行为,而“格”指的是规矩法度。这句话强调的是行为要有规矩,要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儒家思想中,个人的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还要符合道德,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这句话的出处并不明确,因为它并不是出自某一部特定的经典文献,而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普遍观点。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例如:“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这句话与“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有着相似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重说话的质量,要有实际内容,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做到言行一致。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也能够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