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

1220.凌雪时间:2024-07-05

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是地理学中描述自然地理环境分布规律的两种主要类型。

地带性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在地球表面沿一定方向(如纬度、海拔高度等)呈现出规律性的空间分布现象。它主要受到纬度、海拔高度、气候等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地带性分异包括水平地带性分异和垂直地带性分异。

水平地带性分异是指地球表面沿纬度方向或经度方向上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例如,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纬度的变化,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自然地理要素呈现由热带雨林向温带草原、再向寒带荒漠的转变。

垂直地带性分异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自然地理环境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例如,从山麓到山顶,由于气温和降水量的垂直变化,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动物种类等自然地理要素也呈现规律性变化。

非地带性分异是指在地带性分异的基础上,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的一些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因素主要包括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带性分异的规律,使得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布更加复杂。

例如,东非高原地处赤道,但受地形影响,形成了高原气候,与地带性分异规律中的热带雨林气候有所不同。此外,地形起伏和洋流也会在局部地区形成特殊的地带性分异现象。

总之,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共同构成了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分布规律。在地理学研究中,了解和掌握这两种分异规律对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