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的股是指什么意思

八股中的“股”指的是文章的对偶段落。
在明清科举考试中,八股文是一种特定的文体,其名称来源于文章结构的特定格式。这里的“股”字,实际上是对偶的意思。在八股文中,“股”指的是文章中相对独立且对仗工整的段落。这种文体要求文章按照固定的格式和结构进行写作,其中包含八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由两段对偶的文字组成,因此得名“八股”。
八股文的具体结构如下:
1. 破题:简明扼要地揭示题目含义,为后续阐述做铺垫。
2. 承题:对破题部分进行补充和展开,进一步阐述题目。
3. 起讲:进一步引申主题,为正文部分做过渡。
4. 入题:正式进入文章的主题讨论。
5. 起股:第一段对偶,提出观点或论据。
6. 中股:第二段对偶,对起股部分的观点或论据进行论证和展开。
7. 后股:第三段对偶,进一步深化论证。
8. 束股:第四段对偶,总结全文,呼应破题。
这种文体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必须严格遵循这些格式,内容上必须出自《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并严格依照程朱学派的注释。八股文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最初是为了规范科举考试的答题格式,避免考生写出冗长无物、缺乏条理的文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八股文逐渐演变成一种束缚思想、僵化教条的文体。
在明清两代,八股文成为了科举考试的标准格式,几乎所有官私学校都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尽管八股文在历史上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培养出不少人才,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和思想的自由发展,被视为封建礼教的象征。因此,在近代以来,八股文多次被批判为束缚人心的反动文体,并最终随着科举考试的废除而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