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属于哪一派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属于哲学中的认识论派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哲学中关于人类认识能力及其对象本质的两种对立观点。这两种观点分别代表了认识论领域中不同的思想流派和理论立场。
可知论,又称为唯知论,主张人类通过感觉、经验和理性等手段能够认识世界,即世界是可以被人类认知的。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包括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近代的康德、黑格尔等。可知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人们最终能够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不可知论,则认为人类无法完全认识世界,或者至少无法认识世界的全部。这一派别认为,世界存在着某种神秘性,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触及世界的全部真相。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包括18世纪的休谟和康德,以及19世纪的柯尔律治、布拉德雷等。不可知论强调,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能达到完全的了解。
在哲学史上,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争论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的本质:可知论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可知论则认为认识是对主观经验的解释。
2. 认识的极限:可知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而不可知论则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极限的。
3. 认识的可靠性:可知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获得可靠的知识,而不可知论则认为科学方法并不能保证知识的可靠性。
4. 认识的目的:可知论认为认识的目的在于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不可知论则认为认识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的认知需求。
总的来说,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两种重要观点,它们在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两种观点的争论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身认知能力的反思,也揭示了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