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是指企业在定期盘点固定资产时,实际盘点结果与账面记录存在差异的现象。盘盈意味着实际固定资产数量超过账面记录,而盘亏则相反,即实际数量少于账面记录。
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差异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如盘点过程中的失误、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未及时入账、固定资产的损耗未得到充分反映等。
在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方式有所改变。以下是针对盘盈和盘亏的详细处理方法:
1. 固定资产盘盈的处理:
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盘盈不再作为当期损益处理,而是作为前期差错处理。
在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时,若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按市场价格减去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若不存在活跃市场,则按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按照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的原因在于,固定资产出现盘盈可能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2. 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
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盘亏应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经批准后,按盘亏固定资产的原价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
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需要查明原因,并填制固定资产盘亏报告单,按规定程序上报。
总之,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定期进行盘点清查,对发生的盘盈盘亏现象及时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护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减轻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