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苗期用哪些杀虫剂比较安全

在农作物苗期使用时,选择生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和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杀虫剂较为安全。
农作物苗期是植物生长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害虫防治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此时植物的抗逆能力较弱,过多的化学农药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其正常生长。以下是几种在苗期使用相对安全的杀虫剂类型:
1. 生物源杀虫剂:这类杀虫剂来源于天然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对害虫具有专一性,对非靶标生物和环境的危害较小。例如,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生物源杀虫剂,其产生的晶体蛋白对害虫有致命作用,但对人和环境相对安全。
2. 植物源杀虫剂:这类杀虫剂从植物中提取,如鱼藤酮、除虫菊素等。它们通常具有较低的环境毒性和害虫抗性风险,对作物苗期的安全性较高。鱼藤酮对蚜虫等害虫有较强的毒性,而对鱼类和虾类的毒性较低,适用于捕鱼和养殖。
3. 低毒、低残留化学合成杀虫剂:这类杀虫剂虽然来源于化学合成,但它们具有较低的急性毒性,并且在使用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降解,减少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例如,某些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有机磷杀虫剂的新品种,它们在苗期使用时相对安全。
在使用任何杀虫剂时,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准确判断害虫种类:选择针对性强、对作物安全的杀虫剂。
合理施药:严格按照推荐剂量和方法施药,避免过量使用。
交替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以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监测效果:施药后定期检查害虫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总之,在农作物苗期选择杀虫剂时,应优先考虑生物源和植物源杀虫剂,同时关注化学合成杀虫剂的环境友好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