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思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思是指社会上对于那些无依无靠的寡妇、孤儿、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社会应当给予关爱和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必要的抚养和照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运》篇,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关于社会道德和伦理的重要表述。这句话的含义非常丰富,它反映了古代儒家对于社会公平、道德伦理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
首先,“矜寡”指的是无夫之妇,即寡妇。在中国古代,寡妇往往面临着生活上的困境,她们不仅要承受丧夫之痛,还要面对社会对她们的歧视和排斥。因此,“矜寡”一词在这里代表了那些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
“孤独”则指的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在古代,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孤儿现象较为普遍。孤儿们失去了家庭的庇护,生活无着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废疾”指的是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往往面临着种种不便,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皆有所养”意味着这些弱势群体都应当得到社会的抚养和照顾。这里的“养”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支持,如提供生活必需品,还包括精神上的关爱,如给予他们尊重和同情。
这句话的提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社会责任:这句话强调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责任,要求社会成员关注并关爱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群。
2. 公平正义:通过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个人都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中生活。
3. 道德伦理:这句话体现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 社会和谐:通过关爱弱势群体,可以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句话,既是对古代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也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继续关注弱势群体,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