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忌讳说荣归故里

忌讳说“荣归故里”主要是因为这句话容易引起尴尬和不适,尤其是在现代语境中。
“荣归故里”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赞美那些在外地取得了显著成就,回到家乡时受到热烈欢迎的人。它蕴含着对个人成就的肯定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这句话却常常成为忌讳的话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成就与家乡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个人的成就可能不再与家乡直接挂钩。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很多人在外地工作、学习,甚至定居,他们的成就可能是在外地取得的。如果用“荣归故里”来形容他们,可能会让人感觉他们的成就只是在外地的偶然得之,与家乡无关,从而引起误解。
2. 家乡的期待与压力: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家乡是期望他们有所成就的地方。如果一个人在外取得了成就,回到家乡时使用“荣归故里”,可能会让家乡的人产生一种期待感,认为他们应该为家乡带来更多的荣耀。这种期待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无形的压力。
3. 身份认同的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身份认同不再局限于家乡。许多人可能更认同自己的职业、兴趣或是在外地的社交圈子。在这种情况下,“荣归故里”这样的说法可能会显得过于传统和保守,与他们的现代身份认同不符。
4. 语言习惯的变化:随着语言习惯的变化,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加轻松、自然的表达方式。相比之下,“荣归故里”这样的成语显得有些正式和古板,不符合现代人的日常交流习惯。
因此,为了避免尴尬和不适,人们在现代语境中通常会避免使用“荣归故里”这样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表达,比如简单地提及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或者在介绍自己的成就时,更加注重成就本身,而不是其与家乡的联系。这样的表达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沟通习惯和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