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条例

确保公共安全和环境卫生,规范烟花爆竹燃放行为。
《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条例》旨在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以下是条例的主要内容:
1. 燃放区域和时间限制:条例明确规定,烟花爆竹的燃放应当在规定的区域和时间内进行。禁止在居民区、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车站、码头、文物古迹等禁止燃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2. 燃放品种限制:根据条例,禁止燃放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以及污染环境的烟花爆竹品种。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烟花爆竹品种限制目录。
3. 燃放行为规范:燃放者应当遵守以下行为规范:不得在建筑物、树木、高压线等附近燃放烟花爆竹;不得在燃放过程中产生明火;不得向人群、车辆、建筑物等投掷烟花爆竹;不得在禁止燃放的时间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
4. 安全责任:条例要求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燃放等环节的安全责任应当明确到人。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烟花爆竹的质量和安全。
5. 执法监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监管,对违反条例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同时,鼓励群众举报非法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6. 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开展烟花爆竹燃放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烟花爆竹燃放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对于规范烟花爆竹燃放行为,减少安全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