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认定主管部门是哪个

职称认定主管部门通常是由各级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管理,具体到不同职称类别,可能由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负责。
职称认定工作在中国是由各级政府部门和专门的技术职称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的。具体来说,职称认定主管部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国家级主管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是国家层面负责职称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国职称管理的政策、标准和程序。
2. 省级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是省级职称认定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称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
3. 地市级主管部门:地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本地区内的职称评审工作,具体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方针和政策。
4.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对于不同职称类别,如工程师、教师、医师等,通常由对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负责。例如,工程师职称可能由各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管理;教师职称可能由教育部门管理;医师职称可能由卫生健康部门管理。
这些部门会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具体的评审标准和程序,对申请职称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核、评审和认定。职称认定不仅涉及到技术能力、工作业绩的考量,还包括职业道德、继续教育等方面。因此,职称认定工作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