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是谁提出的

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是由刘旭提出的。
刘旭,中国植物种质资源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的提出者。他在植物种质资源领域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中,提出了“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这一概念。
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及其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这一学科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种质资源,以支持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刘旭院士及其团队在长期的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种质资源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他提出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的理念,强调了以下几点:
1. 种质资源的系统性保护:植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强调对种质资源的系统性保护,防止资源的丧失和退化。
2. 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研究和评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开发出新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同时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
3. 种质资源的国际合作:种质资源是全球性的资源,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保护和研究。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提倡国际间的种质资源共享和交流。
4. 种质资源的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提高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效率,加速新品种的培育。
刘旭院士在推动植物种质资源中心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多个种质资源库,如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一理念和实践,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