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和投资成本

债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通常等于其投资成本。
债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是指在初始确认时,企业记录在账簿上的债权投资金额。这一金额通常等于投资成本,即企业为取得该债权投资而支付的实际成本。
投资成本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债权投资的面值:对于债券等固定收益证券,面值通常是初始入账价值的基础。
2. 利息调整: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与面值不同,产生的差额称为利息调整,这部分差额在入账时可能会作为贷方或借方计入“利息调整”科目。
3. 应收利息:如果支付款项中包含的利息超过了面值,这部分利息会单独计入“应收利息”科目。
4. 相关交易费用:如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根据金额大小,这些费用可能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或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权投资中,初始入账金额应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确定,支付的相关交易费用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与其后续的账面价值不同。账面价值会随着持有期间的价值变动(如折旧、摊销、减值等)而调整。初始投资成本与入账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可能存在差异,尤其是在权益法核算下,初始投资成本可能需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