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高程与吴淞高程哪个高

13優殤繞指揉时间:2024-07-05

黄海高程高于吴淞高程。

在中国的高程测量体系中,黄海高程和吴淞高程是两个重要的参考标准。黄海高程是基于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建立的,而吴淞高程则是以吴淞口验潮站测得的最低潮位作为基准面。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准面的选择上。

黄海高程系是在1956年9月4日,国务院批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式(草案)》后首次建立的。它以青岛观象山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即所谓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其基准面被称为“黄海基面”。根据这一系统,起点高程被设定为72.289米。然而,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并命名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根据这一基准,黄海高程的起点高程调整为72.260米。

吴淞高程系则起源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当时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吴淞高程是以吴淞口验潮站1871年至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作为基准面建立的高程系统。经过多年的测量和调整,吴淞高程系的基准面被设定为吴淞零点(W.H.Z),即吴淞高程系的起点。

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准面的高度上。根据资料,吴淞高程与黄海高程相差924米。这意味着,如果以吴淞高程系计算的高度为基准,任何地点的高度都需要在黄海高程系中加上924米才能得到与黄海高程系一致的高度值。

因此,黄海高程高于吴淞高程。在实际应用中,黄海高程系是中国的国家高程基准,广泛应用于国家的基础测绘、工程建设、水文地质等领域。而吴淞高程系虽然历史悠久,但在新的国家高程基准实施后,其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利建设和防洪堤防建设中仍有应用。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