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振捣的要求有哪些

混凝土振捣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浇筑高度、插点分布、振捣时间、振捣方法、间歇时间、振捣器使用距离以及振捣后的检查。
混凝土振捣是确保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混凝土振捣的一些基本要求:
1. 浇筑高度: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超过3米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串桶或溜管等。
2. 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的1.25倍。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10厘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并确保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
3. 插点分布:插点应均匀排列,可以使用行列式或交错式。对普通混凝土,插点间距不大于1.5倍振动器作用半径(R),对轻骨料混凝土,则不大于1.0R。
4. 振捣时间:振捣器插点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每一插点振捣时间以20-30秒为宜,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和不再冒气泡为止。
5. 振捣方法:常用的振捣方法包括内部振动器、表面振动器、外部振动器和震动台。目前现浇结构中比较常用的是内部振动器,即插入式振动器。
6. 间歇时间: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
7. 振捣器使用距离: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5倍,不宜紧靠模板振动,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
8. 振捣后检查: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
遵循这些要求,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防止出现蜂窝、麻面、裂缝等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