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灶诱敌出自哪个战役

减灶诱敌出自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
减灶诱敌是一种古老的军事策略,出自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354年,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与魏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的指挥官是赵国的名将赵奢。
桂陵之战的背景是,赵国为了保护自己的边境安全,决定与魏国交战。魏国当时国力强盛,军队训练有素,因此赵国在战略上必须采取巧妙的策略。
在战役中,赵奢运用了减灶诱敌的策略。他命令士兵在行军途中故意减少灶的数量,使得敌人误以为赵军兵力减少,从而放松警惕。魏国的将领庞涓看到赵军灶的数量减少,便认为赵军已经疲惫不堪,于是率领大军追击。
赵奢则利用庞涓的轻敌心理,在桂陵地区设置埋伏。当魏军追至桂陵时,赵奢指挥军队突然发动攻击,将魏军分割包围。由于魏军没有预料到赵军还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在战斗中遭到了重创。
减灶诱敌的成功,不仅使赵国在桂陵之战中取得了胜利,而且也成为了后世军事策略的经典案例。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利用敌人的心理,通过虚假的信息误导敌人,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为已方创造有利的战场条件。
桂陵之战的减灶诱敌策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家的高超智慧和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这种策略不仅要求指挥官具备卓越的谋略和军事才能,还需要士兵的严密配合和执行能力。因此,减灶诱敌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大亮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