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带的基本用法

2525.探春时间:2024-07-06

布林带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主要用于衡量股票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波动性和趋势强度。

布林带(Bollinger Bands)由约翰·布林(John Bollinger)发明,是一种在价格图表上绘制的统计指标,由三条线组成:中轨(中间的线)、上轨(中间线之上的线)和下轨(中间线之下的线)。这三条线通常是基于标准差计算得出的。

1. 中轨:布林带的中轨通常是基于某个特定时间周期的移动平均线(如20日或50日移动平均线)。它代表市场的趋势。

2. 上轨和下轨:上轨和下轨分别在中轨的基础上加上和减去一定倍数(通常是2倍)的标准差。这些轨道有助于界定市场的高点和低点。

布林带的基本用法包括:

趋势确认:当价格在中轨上方时,通常被视为上升趋势;当价格在中轨下方时,通常被视为下降趋势。

支撑和阻力:布林带的上轨和下轨可以被视为潜在的支撑和阻力水平。价格触及上轨可能面临阻力,而触及下轨可能获得支撑。

超买和超卖:当价格长时间位于布林带的上轨之外时,可能表明市场过度购买(超买),反之,当价格长时间位于下轨之外时,可能表明市场过度卖出(超卖)。

收敛和发散:当布林带的三条线收敛时,表明市场波动性减小,趋势可能减弱;当布林带发散时,表明市场波动性增加,趋势可能加强。

反转信号:当价格从上轨向下轨突破,或从下轨向上轨突破时,可能表明市场趋势可能发生反转。

使用布林带时,应注意结合其他技术分析工具和市场信息,因为任何单一指标都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失效。此外,布林带的参数(如时间周期和标准差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条件和交易策略进行调整。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