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第一段写了什么,又不写什么

兰亭集序第一段主要写了作者王羲之与友人们在兰亭举行的一次宴会,以及作者对于此次宴会的感受和思考。
兰亭集序的第一段,王羲之以极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与一群文人雅士在兰亭的一次欢聚。以下是这段文字的具体内容: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在这段文字中,王羲之首先点明了时间、地点和活动背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这里的时间、天象和地点都极为精确,展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历史细节的关注。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宴会的盛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的“群贤”指的是众多才德兼备的文人雅士,而“少长咸集”则表明了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参与,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在描述环境时,王羲之用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既展现了兰亭的美丽风光,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
最后,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宴会的活动本身:“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这里,王羲之提到了“流觞曲水”这一传统习俗,以及宴会上的饮酒、赋诗活动。尽管没有音乐乐器,但这样的氛围也足以让参与者畅叙幽情。
然而,第一段并没有详细描述宴会的具体细节,如各位文人的言谈举止、诗作内容等,也没有涉及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为后续文章中对人生、书法、艺术等方面的探讨留下了空间。因此,可以说兰亭集序第一段写了作者与友人的欢聚和宴会的环境,但又不写具体细节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