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小篆最早出现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大约在公元前221年。
小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秦朝时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中国处于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书写形式各异,导致了一字多形、简繁不一的现象。这种局面给国家治理和民众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决定统一全国的文字。这一政策由当时的丞相李斯负责实施。李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即小篆。
小篆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在秦朝之前,西周周宣王时期就已经对籀文进行了整理和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在籀文的基础上各自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秦国一系文字的特点是字形规整、匀称,象形程度较低,如石鼓文。
秦献公迁都栎阳时期,秦系文字正体开始逐渐发展为秦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实现文字的统一,李斯等人对秦小篆进行了整理,编成字书《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确立了小篆字体的标准字形。这些字书对于规范小篆的书写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篆在秦朝时期是官方文字,一直沿用到西汉末年。在这一时期,小篆逐渐定型,轮廓、笔划、结构趋于稳定,象形意味减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尽管小篆在汉朝时期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它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篆字体优美,颇具古风古韵,因此始终受到书法家的青睐。此外,由于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小篆在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中,一直被采用,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综上所述,小篆最早出现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大约在公元前221年。它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统一和规范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