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是哪个皇帝

靖难之役是明成祖朱棣发起的。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初年发生的一场重要的内战,这场战争的核心人物是明成祖朱棣。这场内战发生在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主要是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的。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将他的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逐渐膨胀。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这引起了朱棣的不满。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被封为燕王,长期驻守北平(今北京),统辖着明朝的重要军队。
建文帝的削藩政策逐渐加剧了与朱棣的矛盾。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允炆即位,不久后便开始削弱藩王势力。建文元年,朱允炆派张昺、谢贵等前往北平,准备逮捕朱棣。然而,在关键时刻,张信背叛了建文帝,将消息透露给了朱棣。朱棣在北平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反抗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朱棣起兵后,得到了众多将领和士兵的支持,迅速控制了北平。随后,他挥师南下,发动了靖难之役。在这场战争中,朱棣采取灵活的战术,多次击败了建文帝的军队。建文帝缺乏军事才能,且在战略上失误,导致战局不利。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最终以朱棣的胜利告终。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有的说法认为他在宫中自焚,有的说法则认为他逃亡民间。朱棣即位后,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决定了明朝的皇位继承,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棣通过这场战争,成功夺取了皇位,并开始了他的永乐盛世。同时,这场战争也给明朝初期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不小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