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存续和在业有什么区别

个体工商户存续与在业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经营状态和税务登记情况。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续和在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反映了个体工商户的生存状态和经营状况。
首先,个体工商户的“存续”指的是工商登记状态。当一个个体工商户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后,即获得法律上的存在资格,无论其是否实际经营,只要未进行注销登记,就处于存续状态。存续的个体工商户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暂时停业,但并未正式结束经营。
其次,“在业”则是指个体工商户实际从事经营活动,有稳定的经营场所和从业人员,并按照规定进行税务登记。在业的个体工商户意味着其经营活动正在正常进行中,具有盈利能力,能够对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区别点:
1. 登记状态:存续的个体工商户已登记,但在业个体工商户除了登记外,还需进行税务登记,并持续经营。
2. 税务登记:存续的个体工商户可能未进行税务登记,或者已进行税务登记但未进行税务申报;而在业的个体工商户必须进行税务登记,并按时进行税务申报。
3. 经营状况:存续的个体工商户可能已经停业,而在业的个体工商户则处于正常经营状态。
4. 法律责任:存续的个体工商户在法律上仍具有主体资格,但如果长期未经营,可能会面临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而在业的个体工商户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责任。
5. 经营能力:存续的个体工商户可能因各种原因暂时无力经营,而在业的个体工商户则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
总之,个体工商户的存续和在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强调的是法律上的存在,后者则强调实际的经营活动。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有助于个体工商户正确认识自己的经营状态,合理规划经营策略,同时也便于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