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包括妥善保存

1888、采珊时间:2024-07-06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妥善保存、提供资料、接受监督检查等环节。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是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预防职业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以下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建立健全档案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这包括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2. 妥善保存档案: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安全性。档案保存方式可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档案丢失、损坏或泄露。

3. 提供资料:用人单位在员工职业病诊断、鉴定等过程中,需提供相关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为职业病防治提供有力依据。

4. 接受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应接受安监部门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监督检查。安监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审查,确保用人单位履行职业健康监护职责。

5. 员工离职后档案保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员工职业危害的职业健康档案需保存至该员工离职后30年。用人单位应按照规定,继续保存离职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确保档案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总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预防职业病发生提供有力保障。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