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什么时候建立的

20爲了遇見时间:2024-07-04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标,其建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这座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的寺庙,是中国佛教传入后由官方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根据历史记载,白马寺的创建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故事紧密相连。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明帝时期,印度佛教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应汉明帝之邀,带着佛经和佛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受到了汉明帝的热情接待,并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相传,明帝梦见一位金人自西方而来,于是派遣使者西行求法,最终引进了佛教。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

白马寺的建立,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生根发芽。自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至今,白马寺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白马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更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马寺逐渐成为了佛教圣地,吸引了无数信众前来朝拜。在历史上,白马寺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白马寺不仅是中国汉传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世界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马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寺内文物丰富。寺内供奉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珍贵文物。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更是成为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1961年3月4日,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AAAA级景区。这些荣誉的获得,进一步证明了白马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综上所述,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佛教传入后由官方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