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认同出自哪里

五个认同出自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个认同”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对党的认同。这一概念首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的五四青年节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旨在强调青年一代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下是关于“五个认同”的详细内容:
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4.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实践特色。这种文化强调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5. 对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对党的认同,就是要坚定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提出的重要要求,对于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践行“五个认同”,青年一代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