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基础一律采用

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基础一律采用收付实现制。
在财政总预算的会计核算中,收付实现制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在于,会计记录和报告的收入和支出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依据,而不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发生为依据。
收付实现制的具体应用如下:
1. 收入确认:按照收付实现制,当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实际流入政府财政时,才确认收入。这意味着,即使政府已经收到了提供服务或商品的权利,但只有当现金实际收到时,才计入收入。
2. 支出确认:同样,按照收付实现制,只有在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实际流出时,才确认支出。这保证了支出记录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3. 资产负债表:在资产负债表中,收付实现制会反映政府在某一时点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持有情况,以及未支付的债务和已收到的应收款项。
4. 盈余表:盈余表(或称收入支出表)也会按照收付实现制来编制,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简单明了:收付实现制相对于权责发生制来说,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便于公众和决策者快速把握政府的财务状况。
透明度:这种核算方式有助于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清楚地了解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去向。
管理需要:对于政府来说,收付实现制有助于进行短期财务管理和现金流控制。
然而,收付实现制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它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因为它忽略了权利和义务的确认,这可能导致对政府长期财务状况的误判。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会计核算可能会结合使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以便更全面地反映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