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作者

19心尖上的刺青时间:2024-07-04

刘熙载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诗出自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的《艺概》。刘熙载(1813-1881),字子久,号石渠,江苏扬州人,是晚清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家。这句诗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成为了文学创作中追求简洁与创新的经典表述。

这句诗的意思是,删去繁复,使文章如同经历了三秋的树木一样,更加简洁有力;引领异端,标新立异,如同二月的花朵一样,独树一帜。这里,刘熙载借用了自然界的比喻,将文学创作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形象地阐述了文学创作中追求简洁和创新的道理。

在文学创作中,删繁就简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它要求作者在表达时去除不必要的修饰和冗余,使文章更加凝练、有力。这种简洁并非简单的删减,而是要保留文章的核心内容和精髓,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同时,"领异标新"则强调了在文学创作中要有创新精神。文学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作为文学创作者,应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从而为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熙载的这句诗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在创作时都会以这句诗为座右铭,努力追求简洁与创新的结合。在当代文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简洁而富有创新的作品,这些都是对刘熙载这句诗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诗是刘熙载对文学创作中追求简洁与创新的深刻阐述。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指导原则,也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句经典名言。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