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控制,控制的过程包括哪几个步骤

控制是管理者通过设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等步骤,确保组织活动符合预定目标和计划的过程。
控制是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帮助管理者监督和指导组织的日常运营,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顺利进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立标准:这是控制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管理者需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计划,制定出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是定量的,如销售额、生产效率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服务质量、员工满意度等。确立标准的原则包括反映计划要求、控制关键点、体现控制趋势、组织适应性和控制的例外等。
2. 衡量绩效:在确立了标准之后,管理者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衡量实际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差距。这一步骤是控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阶段,管理者通过评估、考核、检查等活动,发现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并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衡量绩效的信息质量要求准确、及时、可靠和适用。
3. 纠正偏差:在衡量绩效之后,如果发现实际绩效与标准存在偏差,管理者需要采取措施纠正这些偏差。这包括重新制定计划或修改目标,利用组织手段明确职责、补充授权或调整组织机构,撤换责任部门的主管或增配人员,以及改善领导方式、增加物质鼓励等措施。
在控制过程中,这三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没有标准就没有控制的依据;没有衡量成效、找出偏差,也就没有控制的对象;没有纠正偏差的措施,也就无法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过程还需要具备以下前提条件:
计划前提:要制定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计划,为控制提供依据。
组织结构前提:要有专司控制职能的组织机构,明确界定负责评价和纠正偏差工作的机构、岗位和个人。
信息沟通网络前提: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沟通网络,确保控制过程中的信息畅通。
通过上述步骤和前提条件,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