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线是什么意思

印巴停火线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区域的分界线。
印巴停火线,也被称为“控制线”(Line of Control,LOC),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区域的分界线。这一分界线的确立源于两国在1947年印巴分治后不久因克什米尔归属问题而爆发的武装冲突。
1947年,英国殖民时期提出的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同时允许各土邦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由于其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因此出现了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争议。印巴两国均声称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导致两国在1947年10月至1948年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在第一次印巴战争结束后,1949年1月,两国根据联合国的决议宣布停火,并在同年7月划定了停火线。停火线是根据当时的实际兵力部署来划分的,大致上印度控制的区域占全面积的3/5,人口约占3/4,而巴基斯坦控制的地区约占全面积的25%,人口约占14%。在印度控制的区域内,印度建立了克什米尔邦;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区域内,建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尽管如此,双方依然各自宣布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从而形成了对峙局面。
1953年,印巴两国在新德里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公报,表示克什米尔争端应遵照该邦人民的意愿加以解决,并确定人民意愿的最实际办法是举行公正无私的公民投票。然而,尽管印巴政府进行过多次磋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至今未得到解决。
1972年,印巴双方签署了《西姆拉协定》,规定双方将停火线改为控制线,并且不能单方面改变现状。这一协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印巴两国的关系,但克什米尔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和复杂议题。印巴停火线或控制线至今仍然是南亚地区的一个关键问题,影响着印巴两国以及整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