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由哪个部门管理

制造业在中国主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共同管理。
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和管理涉及多个层面。在中国,制造业的管理主要归口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两个中央政府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之一,主要负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包括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国家发改委对于制造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2. 组织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其中包括制造业发展规划。
3. 监督和协调制造业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实施,确保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4. 对制造业的宏观调控,如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制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则是直接负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部门,其管理制造业的工作重点包括:
1. 制定和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推动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监督和指导制造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3. 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市场监管,包括对市场准入、产品标准、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管理。
4. 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除此之外,其他相关部门如商务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也会根据各自职责对制造业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指导。例如,商务部负责推动制造业产品的国际贸易,科技部负责支持制造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环境保护部则负责制造业的环保政策和监管。
总之,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协同、多层面覆盖的体系,旨在通过综合施策,推动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