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休假天数是怎样规定的

我国公休假天数的具体规定取决于工作性质、工作年限、法定节假日等因素。
在我国,公休假天数的确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实施办法》。以下是公休假天数规定的主要内容:
1. 带薪年休假: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带薪年休假的实施办法》,职工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天数如下:
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享受5天带薪年休假;
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享受10天带薪年休假;
工作满20年以上的,享受15天带薪年休假。
2. 法定节假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
元旦:1天;
春节:7天;
清明节:1天;
劳动节:1天;
端午节:1天;
中秋节:1天;
国庆节:3天。
3. 公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工每周应享受至少1天的公休日。具体安排由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确定。
4. 调整工作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用人单位因生产、工作的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规定为一般情况下的公休假天数。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公休假天数可能会有所调整。此外,女职工、哺乳期职工等特殊群体的休假权益也受到法律保护,用人单位应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