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住房公摊面积真的要取消了吗

中国的住房公摊面积取消的呼声高涨,已有部分地区开始试点取消公摊面积,但全面取消还需时日。
近年来,关于取消住房公摊面积的话题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公摊面积,即分摊至每一户的共有部分,如电梯、楼梯、公共走廊等,长期以来一直是购房者关注的焦点。由于公摊面积的存在,购房者在实际使用面积与产权证上所标示的建筑面积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购房成本与实际使用面积不成正比,引发了不少争议。
根据最新的报道,广东肇庆市已宣布从2024年5月1日起,取消商品房的公有共享面积,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销售。这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取消公摊面积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肇庆市的这一举措预计将会逐步推广至全国,为全国房地产市场树立了改革标杆。
与此同时,其他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取消公摊面积的政策。例如,广州市在去年11月调整了建筑容积率计算规则,提供了更宽松的设计要求,有利于提高得房率。深圳等地也调整了住宅容积率计算规则,明确列为不计容面积的公共空间,限制高层住宅建筑高度,同时放松了阳台和飘窗的设计要求。
然而,全面取消公摊面积并非易事。一方面,取消公摊面积将涉及到税费政策、土地出让金等方面的调整,需要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等多方共同协商;另一方面,取消公摊面积后,如何保证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取消公摊面积对房价的影响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有观点认为,取消公摊面积后,房价可能会出现上涨,因为开发商可能会将原本分摊在公摊面积上的成本转嫁到套内面积上。但也有观点认为,取消公摊面积将使房价更加透明,有利于购房者理性购房。
总之,虽然取消住房公摊面积的呼声高涨,但全面取消还需时日。未来,在政策、市场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有望逐步实现公摊面积的取消,为广大购房者带来更加公正、透明的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