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回弹碳化值怎么算

混凝土回弹碳化值的计算涉及回弹值和碳化深度的测量,并通过相应的规程进行换算。
混凝土回弹碳化值的计算是一个结合了回弹值测量和碳化深度测量的复杂过程,以下是具体步骤:
1. 回弹值测量:使用混凝土回弹仪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弹击,记录回弹值。回弹值是指回弹仪的弹击锤击打混凝土表面后,回弹的高度与初始高度之比。测量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取回弹值。
2. 碳化深度测量:使用工具(如钻、凿子)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15mm的孔洞,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但不能使用水清洗。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边缘处,当碳化与未碳化界面清晰时,测量从混凝土表面到交界处的垂直距离。重复测量1~2次,取平均值。
3. 数据处理:
测区回弹值计算:在测区内均匀分布测点,相邻两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cm。排除16个点中的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10个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测区的回弹值。
碳化深度平均值计算:在测区中选取n个碳化深度测点,得到相应碳化深度测量值,计算平均值作为该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查表计算强度换算值:根据测区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平均值,查相应的表格(如《回弹法监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附录中的表格)获取各测区的强度换算值。
4. 构件强度推定:根据各测区的强度换算值,推定构件的强度。如果测区数量小于10个,取最小值;如果不少于10个测区,根据平均值和标准差通过公式计算强度值。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泵送混凝土和非泵送混凝土,查表时需要使用不同的表格。此外,如果测区强度值出现小于10兆帕的情况,则取实测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得到混凝土的回弹碳化值,从而评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