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是哪年成立的

金砖四国成立于2009年。
金砖四国(BRIC)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这四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高盛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提出,但直到2009年,这四个国家才正式确立了“金砖四国”的合作关系。
2009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领导人首次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晤,这次会晤标志着金砖国家合作的正式开始。此后,金砖国家领导人每年都会举行会晤,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金砖四国成立的意义在于:
1. 全球经济影响力提升:金砖国家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庞大,其成立有助于提升这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 南南合作:金砖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强合作,可以促进南南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
3. 多边外交:金砖国家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法治。
4.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砖国家共同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以更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5. 全球治理: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共同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自成立以来,金砖国家在贸易、投资、金融、能源、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例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Contingency Reserve Arrangement,CRA)的设立,为成员国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风险应对机制。
然而,金砖国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政治不稳定、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与合作平衡等问题。尽管如此,金砖国家合作仍被视为全球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