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以及修复方法

混凝土蜂窝麻面的产生通常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 模板问题:模板接缝不严密、拼缝处漏浆,或者模板表面粗糙且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湿润不够,导致混凝土与模板接触部分失水过多,形成蜂窝麻面。
2. 混凝土搅拌不当: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和易性差,造成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或者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导致混凝土离析。
3. 浇筑和振捣问题:混凝土浇筑没有分层进行,下料不当,振捣不密实或漏振,导致蜂窝麻面。
4. 材料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如胶结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小、外加剂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组分等,使混凝土过于黏稠,裹入大量气泡。
针对上述原因,以下是一些修复方法:
1. 模板处理:确保模板接缝严密,表面光滑,并充分湿润,避免漏浆和失水。
2. 混凝土搅拌:严格按照配合比搅拌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和易性好,搅拌均匀。
3. 浇筑和振捣:分层浇筑混凝土,控制下料高度,确保充分振捣,避免漏振。
4. 修复措施:对于已形成的蜂窝麻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修复:
表面处理:对于较浅的蜂窝麻面,可以用钢丝刷清理干净,然后抹上1:2水泥砂浆。
深层处理:对于较深的蜂窝麻面,需要将松散的混凝土剔除干净,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充压实。
补缝处理:对于缝隙、夹层等质量问题,可以采用凿开处理,填补密实。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修复混凝土蜂窝麻面,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