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用电普及全国的

中国用电普及全国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
中国的电力普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电力工业基础薄弱,电力供应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电力需求迅速增长,国家开始大力投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国家重点建设了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的电力系统,电力供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这一时期,电力普及率仍然较低,大多数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尚未接入电网。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家“四化”建设的推进(即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电力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时期,国家开始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通过建设农村电网,将电力输送到偏远地区和农村。这一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这一时期,国家加大了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了电网的扩展和升级。电力供应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电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用电普及率显著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1. 加大电力投资:通过国家预算和吸引外资等方式,增加电力投资,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2. 优化电力结构:调整电力能源结构,提高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等多种能源的发电比例,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推广农村电气化: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将电力输送到农村,提高农村用电普及率。
4. 电网升级改造:对现有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和供电质量。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电力普及,用电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中国电力普及的成就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