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中后期管理技术

大豆中后期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和适期机收等方面。
大豆中后期管理是确保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大豆中后期管理的具体技术要点:
1. 肥水管理:大豆生长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科学调控肥水。首先,要浇好关键水,确保墒情适宜。鼓粒期大豆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20%,若出现干旱,应立即浇水,减少落荚,确保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其次,追好关键肥。在鼓粒初期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10kg,保荚、促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鼓粒中后期每7~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次,喷施1~2次,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
2. 病虫害防治:大豆生长后期是病虫害多发期,要重点防控点蜂缘蝽、烟粉虱及一些食叶性害虫。可于鼓粒初期,使用10%吡虫啉、25%噻虫嗪、20%氰戊菊酯喷雾防治,每7~10天喷施1次。同时,对大豆蚜虫、烟粉虱等害虫,用5%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针对炭疽病、轮纹病等病害,亩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扬彩)70mL、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40~50mL喷雾防治。
3. 绿色防控: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和一喷多促。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4. 适期机收:推行适期机收减损,充分做好防灾减灾应对准备,确保大豆丰收到手。
5. 其他管理措施:在大豆生长后期,还需关注大豆植株的生长状况,合理化控,防止大豆徒长、造成落花落荚及倒伏。同时,结合病虫害防治,及时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总之,大豆中后期管理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和适期机收等多个方面,才能确保大豆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