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古时候的国名是什么

印度在古时候的国名有多个,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婆罗多(Bharat)和天竺。
印度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国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称谓。以下是一些关于印度古时候国名的详细信息:
1. 婆罗多(Bharat):这是印度最古老的国名之一,源自于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根据印度古代文献《往世书》和耆那教传说,婆罗多国是以其建国始祖波勒德(Bhārata)的名字命名的。婆罗多一词在梵语中意味着“伟大的”或“崇高的”。在《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中,婆罗多国是一个拥有多个部族和王朝的庞大帝国。
2. 天竺:这是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之一,最早见于《史记·大宛传》。天竺这个名字源于印度河的梵语名Sindhu,在古代汉语中,Sindhu被转音为“身毒”,后来进一步演变为“天竺”。天竺一词在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得到了正式的记载和确认。
3. 印度斯坦(Hindustan):这是中世纪时期阿拉伯人对印度的称呼,源自波斯语,意为“印度之地”。随着穆斯林在印度河流域的统治,这个名称被广泛使用。
4. 印度(India):这个名称源自西方,特别是英语中,它是由波斯语的“Hindustan”演变而来的。在17世纪至19世纪期间,英国殖民者将印度大陆称为India,这个名称在独立后成为了印度的官方国名。
印度国名的变迁反映了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从婆罗多到天竺,再到印度斯坦和印度,这些名称都承载着印度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宗教和政治背景。近年来,印度政府提出将国名从India改为巴拉特(Bharat),这一提议旨在强调印度的历史传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印度对自身文化的重视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