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和海警的关系

海关和海警在职能上存在互补和协作关系,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
海关和海警(中国海警局)都是中国重要的海上执法力量,它们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打击海上犯罪和保障海上安全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以下是海关和海警关系的详细阐述:
1. 职能分工:
海关:主要负责进出境监督管理,包括关税征收、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打击走私和违规进出口行为等。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统一管理全国海关,实行垂直管理体制。
海警:主要负责海上维权执法,包括海上巡航、海洋资源保护、海上安全监管、打击海上非法活动等。海警局以国家海洋局名义开展执法活动,同时接受公安部的业务指导。
2. 机构整合:
2013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国海警局由原国家海洋局的中国海监总队、公安部所属的中国公安边防海警部队、农业部所属的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所属的海上缉私警察等四支海上执法机构整合而成。这一改革旨在打破“五龙闹海”的局面,提高海上执法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
3. 协作机制:
海关和海警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紧密的协作机制。例如,在打击海上走私活动中,海关负责调查取证和关税征收,而海警则负责海上巡逻和现场执法。此外,北海市海洋监管综合执法指挥中心等机构通过整合涉海部门力量,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以提升管控力度。
4. 装备与能力:
海关和海警都拥有各自的执法装备和力量。海关拥有众多的口岸和监管设施,而海警则装备有各类执法舰艇、巡逻机和自卫武器。例如,中国海警3306船等执法舰艇和056型导弹护卫舰等改装舰船,都具备较强的海上执法能力。
5. 领导与指导:
海关和海警在领导体系上存在差异。海关总署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而海警局则接受公安部的业务指导和武警部队的领导指挥。这种领导体系有利于确保海上执法工作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总之,海关和海警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职能分工、机构整合、协作机制、装备与能力以及领导与指导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国家的海上安全和海洋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