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属于刑法吗

211、小王时间:2024-07-03

监视居住不属于刑法,而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种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不需要逮捕或者拘留,但需要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指定的住处,或者不得接触特定的人的一种强制措施。监视居住的目的是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或者干扰证人作证,毁灭、伪造证据,串供等。

监视居住不同于刑罚,它是一种临时性的、非惩罚性的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而不是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在监视居住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并未剥夺其全部自由,更没有对其进行定罪量刑。

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如果需要继续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应当重新办理手续。在监视居住期间,如果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者审判结束,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应当解除监视居住。如果最终被定罪,监视居住的期限可以折抵相应刑期的一部分。

1、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区别

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都是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但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区别:

1. 适用条件:监视居住适用于不需要逮捕或者拘留,但需要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而取保候审则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 自由限制程度:监视居住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指定的住处,或者不得接触特定的人,限制更为严格;而取保候审则允许被取保候审人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但需要遵守一定的条件,如定期报告、不得离开居住地等。

3. 保证方式:监视居住通常不需要提供保证人或者保证金,而取保候审则需要提供保证人或者保证金,保证被取保候审人遵守相关条件。

4. 执行主体: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5. 期限: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为六个月,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

2、监视居住的解除条件

监视居住的解除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侦查、审查起诉或者审判工作已经结束,不需要继续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拘留或者决定执行其他强制措施。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需要采取更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4. 监视居住期限届满,没有新的事实或者理由需要继续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当满足以上任一条件时,执行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应当解除监视居住,并通知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如果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认为解除监视居住不当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继续执行。

监视居住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临时性强制措施,旨在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而不是刑罚。它与取保候审在适用条件、自由限制程度、执行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并有明确的解除条件。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