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成为失信人要经过什么程序

30绝望黎明时间:2024-07-05

被执行人成为失信人,通常需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

1. 执行案件立案:

当债权人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时,法院会立案并通知被执行人,要求其履行义务。

2. 执行通知:

法院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判决或裁定确定的义务,包括支付款项、交付财产等。

3. 财产报告:

被执行人需要报告其财产状况,包括银行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以便法院进行财产查控。

4. 财产调查:

法院会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调查,通过银行、房管、车管等部门查询其财产信息,确认其履行能力。

5. 执行措施:

如果被执行人未按期履行义务,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强制执行措施,以确保债权人的权益。

6.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当被执行人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赖”名单。这通常是在法院穷尽执行措施,被执行人仍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进行。

7. 公示与限制: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信息会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进行公示,同时被执行人将受到信用惩戒,如限制高消费、限制乘坐飞机和高铁等。

8. 撤销失信名单:

当被执行人履行全部义务,或者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并按约履行,或者法院认为其他应当撤销失信名单的情形出现时,法院会将其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撤销。

1、失信被执行人的影响

失信被执行人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用限制:

被执行人将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信用卡使用受限,甚至影响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

2. 出行限制:

被限制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消费交通工具,以及购买旅游、度假等高消费服务。

3. 经营限制:

在经营活动中,可能会受到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特别关注,如限制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职务。

4. 社会声誉影响:

信息公示后,被执行人的失信行为会公之于众,对个人和家庭的名誉造成负面影响。

5. 法律后果:

如果被执行人恶意逃避执行,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面临刑事责任。

2、失信被执行人如何修复信用

要修复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主要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 履行义务:

首先,被执行人需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包括支付款项、交付财产等。

2. 申请撤销:

履行义务后,被执行人可以向执行法院提交撤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申请,附上履行证明材料。

3. 法院审查:

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确认被执行人已履行义务,符合撤销条件。

4. 撤销公示:

经法院同意撤销后,法院会将被执行人的信息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并通过相关平台进行公示。

5. 信用修复:

虽然撤销失信名单,但被执行人的信用记录可能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查询,需要通过持续的守信行为,如按时偿还债务、遵守合同约定等,逐步恢复信用。

综上所述,被执行人成为失信人需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而要修复信用,关键在于履行义务并主动申请撤销失信名单。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会综合考虑被执行人的履行情况和悔过态度,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