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纯水受到污染怎么检测

超纯水受到污染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电导率检测、电阻率检测、离子浓度检测、有机物检测、微生物检测以及痕量金属检测等。
1. 电导率检测:超纯水的电导率是衡量水中离子浓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超纯水的电导率极低,如果电导率上升,说明水中可能含有离子杂质。使用电导率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
2. 电阻率检测:电阻率与电导率是互为倒数的关系,超纯水的电阻率通常在18兆欧姆·厘米以上。通过测量电阻率,可以间接判断水的纯度。
3. 离子浓度检测:离子色谱法可以检测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如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如果离子浓度超过标准值,说明水可能被污染。
4. 有机物检测:使用液相色谱法或气相色谱法检测水中有机物的含量,如TOC(总有机碳)分析,如果有机物含量超过规定值,可能表明水被有机物污染。
5. 微生物检测:通过过滤、培养和计数,可以检测水中是否存在微生物。超纯水应无菌,如果检测到微生物,说明水可能被微生物污染。
6. 痕量金属检测: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方法,可以检测水中痕量金属元素,如铁、铜、铅等,如果金属离子含量超标,可能意味着水被金属污染。
7. pH值检测:虽然超纯水的pH值通常在5.5-7.0之间,但pH值的异常变化也可能反映水的污染情况,例如酸碱污染。
8. 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动态监测:通过长时间监测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变化,可以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因为污染通常会导致这两个参数的逐渐上升。
1、超纯水的制备方法
超纯水的制备通常采用多级过滤和蒸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预处理:使用预过滤器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悬浮物、微生物和颗粒物。
2. 反渗透:通过反渗透膜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离子、有机物和微生物,这是制备超纯水的关键步骤。
3.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杀死可能残留在水中的微生物。
4. 离子交换: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剩余的离子,如钠、钙、镁等。
5. 电去离子(EDI):通过电场作用,将离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进一步提高水质。
6. 蒸馏:通过蒸馏过程,将水加热蒸发后冷凝,去除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有机物和大部分离子。
7. 后处理:使用终端过滤器去除可能残留在水中的颗粒物,确保水质。
8. 定期检测:在制备过程中和制备后,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超纯水的质量。
2、超纯水的储存方法
超纯水的储存对保持其高纯度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储存建议:
1. 使用专用储存容器:选择无污染、无吸附性的材料制成的容器,如聚四氟乙烯或玻璃。
2. 避光储存:光线可能引发有机物的生长,因此应将超纯水储存在不透光的容器中。
3. 密封储存:防止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和氧气进入,影响水质。
4. 常温储存:避免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下储存,以免影响水的纯度。
5. 定期更换:超纯水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因此建议定期更换,以保持其最佳状态。
6. 避免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储存容器,避免多次使用导致的污染累积。
通过上述检测方法和制备、储存注意事项,可以确保超纯水的品质,防止污染,满足实验室、半导体制造等高纯度应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