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破山寺在江苏哪里

29逝水流痕时间:2024-07-06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破山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宝林寺。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所提及的“破山寺”实为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宝林寺。宝林寺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原名“宝林院”,后因唐玄宗赐额“报恩寺”,故又名“报恩宝林寺”。该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破山(又名宝林山)南麓,周围环境幽静,山林环绕,与诗中所描绘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意境相吻合。

宝林寺在历史上曾多次毁于战火,又多次重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室等主要建筑,以及著名的“破山塔”(又称“报恩塔”),塔内藏有佛舍利。寺内环境清幽,古木参天,与常建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描述相呼应,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佛寺清修之地的向往与赞美。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游历宝林寺后禅院的所见所感,诗中所体现的禅意与静谧,使得宝林寺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和游客寻幽探古的重要去处。至今,宝林寺仍保持着古朴的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和佛教信众前来朝拜和游览。

1、宝林寺的历史变迁

宝林寺自东晋创建以来,历经沧桑,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上,宝林寺曾多次毁于战火,又多次得到重建和扩建。唐宋时期,宝林寺达到了鼎盛,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佛教丛林之一。元朝时,寺内建筑遭到破坏,明朝初年得到修复。明末清初,宝林寺再次遭到战火摧残,清顺治年间,由僧人智通主持重建。清朝中叶,宝林寺再度兴盛,成为常州地区香火鼎盛的名刹。

清朝末年,宝林寺再次受到战火影响,寺内部分建筑被毁。民国时期,宝林寺得到修复,并在1930年代成为佛教界的重要活动场所。抗日战争期间,宝林寺再次遭受破坏,但战后得到恢复。进入现代,宝林寺在1980年代后得到大规模的修缮和保护,成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常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

2、常建的其他诗作

常建,唐代诗人,与王维、孟浩然等人并称“王孟常”,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中,除了《题破山寺后禅院》外,还有《宿王昌龄隐居》、《登鹳雀楼》等名篇。这些诗作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淡泊,体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典型特征。常建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破山寺,即今宝林寺,坐落在江苏常州,不仅因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而闻名,更承载了千年的佛教文化与历史变迁,成为江南地区佛教文化和山水诗情的重要象征。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