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规划

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基础设施建设:
川东北经济区在“十三五”期间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例如,加快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升区域内的交通网络;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如水电、天然气等;加强水利设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防洪抗旱能力。
2. 产业发展:
规划强调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比如,巩固和发展农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
3. 城镇化建设:
川东北经济区注重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包括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提高城镇化水平。
4.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规划中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强化环境监管,严格环保标准,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扶贫攻坚:
“十三五”期间,川东北经济区将扶贫攻坚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水平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6. 区域合作:
规划鼓励区域内的协同合作,加强与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周边区域的互动,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7. 科技创新:
川东北经济区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川东北经济区“十四五”规划
川东北经济区“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在延续“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驱动: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
2. 绿色发展: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强化环境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3. 区域协同:深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对接合作,加强与其他区域的互联互通,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
4. 乡村振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
5.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川东北经济区的“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体现了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区域协同等方面的全面布局,为区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