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从今夜白说的是什么

26妳只是壹場夢时间:2024-07-06

“路从今夜白”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古诗《月夜忆舍弟》,这句诗描绘了月光洒满道路的景象,暗寓思乡之情。

《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流离失所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如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这首诗中,“路从今夜白”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战乱中生活的深刻感受。夜晚的露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照亮了前方的道路。这不仅描绘了秋夜月光皎洁、露水清冷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思念。在战乱的年代,道路的“白”也象征着道路的艰难和不平,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

“月是故乡明”与“路从今夜白”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尽管眼前的月亮明亮,但诗人认为故乡的月亮更为明亮,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这两句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通过月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家人的担忧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忧国忧民和亲情乡愁的主题,也体现了他作为“诗史”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1、杜甫的其他名句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丰富多样,除了《月夜忆舍弟》中的“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以及《赠花卿》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等。这些诗句都展现了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2、杜甫的生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朝时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杜甫早年曾入仕途,但仕途坎坷,后半生多在流离失所中度过,生活贫困。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创作,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杜甫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内容丰富,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沉痛感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不仅是杜甫对月夜景色的生动描绘,更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它穿越千年,依然触动着人们的心弦,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诗句。

注意:本站部分文字内容、图片由网友投稿,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63626085@qq.com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