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什么突出的是什么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于“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4月15日首次提出。这一理念强调国家安全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旨在应对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多元的安全挑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的全面性,不仅包括传统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土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这种全面性确保了国家安全的立体防护,避免了只关注某一领域而忽视其他领域的风险。
2. 系统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的系统性,要求将各个安全领域看作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而非孤立的个体。这意味着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政策时,需要考虑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以实现整体效果的最大化。
3. 整体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国家安全的整体性,认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福祉的保障。因此,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围绕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展开,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4. 以人民为中心: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强调国家安全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障人民。这要求国家安全政策必须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幸福权。
5. 综合施策:总体国家安全观倡导采取综合性的国家安全策略,包括通过立法、政策、教育、科技等多种手段,实现国家安全的保障。同时,注重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指导国家安全实践,维护国家利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包括:
1. 政治安全:这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包括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基础。
2. 经济安全: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涉及国家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关系等。
3. 军事安全: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包括军队建设、国防科技、战略资源等。
4. 社会安全:社会安全涵盖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社会稳定的维护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 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涉及国家文化主权、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和对外文化交流,确保国家文化独立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这五大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石,确保国家在各个领域都能实现安全和稳定。
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指导: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战略指导,确保国家安全工作的方向性和系统性,避免了单一领域安全的片面强调。
2. 政策制定:为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确保政策的全面性和协调性,提升国家安全工作的效果。
3. 国际合作:推动国际安全合作,促进全球安全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4. 社会动员:强调人民安全,有助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国家安全建设,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5. 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完善,提升国家安全的法治化水平。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与时俱进,对于维护国家利益,保障人民福祉,促进全球安全治理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