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企业会计中的一项重要操作,用于反映存货可能存在的价值减损,确保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
1. 存货跌价准备的定义:
存货跌价准备是指企业根据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计提的一种用于抵减存货账面价值的准备金。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2.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条件:
企业应当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存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且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恢复;
企业使用该存货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估计售价;
因产品更新换代、消费者偏好改变等原因,导致存货的市场价格低于成本;
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陈旧,导致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其他足以证明存货发生减值的情形。
3. 计提方法:
通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时,按两者差额计提跌价准备。计提后,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使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又高于成本,则应在原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
4. 会计处理: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如果转回跌价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5. 披露要求:
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当充分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注销情况,包括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原因、金额,以及转回跌价准备的理由和金额。
1、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是指在后续期间,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使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企业应当将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转回。转回的金额应当以存货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冲减至零为限,即转回的金额不能超过已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
转回跌价准备时,会计处理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转回的跌价准备并不是对以前期间会计差错的更正,而是对存货价值的重新评估。转回的金额应在当期损益中反映,这有助于反映企业当期真实的经营业绩。
2、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判断是否需要计提: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判断存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市场价格下降、产品过时等。
2. 计算可变现净值:估计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预计的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 计提跌价准备:如果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按两者差额计提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4. 转回跌价准备: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使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按转回金额冲减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5. 披露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中,企业应详细披露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和注销情况,以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企业会计中一项重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它有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止高估资产,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同时,企业需要定期评估存货价值,合理计提和转回跌价准备,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